一、NFC智能消费现状
其实智能消费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公交地铁提供了刷卡服务、校园饭堂提供刷卡消费,但是智能消费还是没有大面积、多领域地应用起来,来看看NFC智能消费的现状。
1. 生活中遇到的不便
(1) 在超市买一瓶水、口香糖、小零食时,掏钱包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散钱只有一张100元,超市服务员找散钱花了不少功夫,结果也浪费你不少时间。
(2) 在KFC或是麦当劳吃午餐时,超值午餐要15.6元之类,后面排队已经有段距离,而此时发现你没有散钱,结果拿100元找散。零钱较多拿在手中,加上端着快餐盘找座位,很不方便。
2. Mifare卡已经被破解
(1) 黑客攻击:德国的学者Henryk Plotz与另一个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在读博士Karsten Nohl,他们展示了破解Mifare卡片的手段。他们宣称利用普通的计算机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够破解出Mifare Classic的密钥。
(2) 国内政府反应:2009年初,国内部分机关、单位发出红头文件——《关于做好应对部分IC卡出现严重安全漏洞工作的通知》, 要求对使用M1卡的门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整改。今后新建IC卡系统,原则上应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IC卡技术,IC卡系统的密码方案须经国家密码主管部门审批。
3. 银行卡闪付不亲切
支付的安全性与便携性总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产品做得越便携,很多时候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系统做得越安全,使用起来就相对麻烦。
相像日常所有的非现金消费和支付,集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于一身的服务,确实会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快捷。银行的系统和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安全性能是很高的,是否会影响人们使用的便携性呢?设想一下,买一瓶水、口香糖、小零食,为了方便从钱包里取出银行卡,刷卡闪付完成支付。但是万一卡丢了呢?人们的银行卡会习惯放在钱包里吗?所以闪付功能在这点的亲切度上做得不够。
二、NFC消费系统介绍
1. 工作流程图
2. NFC消费系统工作流程
(1) CPU标签:在CPU加密原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标签尽量做小和薄,项目可做到20mm×11mm×0.78mm,目的是让CPU标签成为消费随身携带的附属品,可以做在腕带、手机壳、眼镜等消费者方便携带的产品中;
(2) APP软件:消费者手机中安装一个简单方便的APP软件,其APP账号绑定CPU标签,并通过手机的GPRS功能与消费处理平台对接;
(3) 消费机:商家使用能读写CPU标签的消费机,消费机与消费处理平台对接;
(4) 门禁:原来门禁系统的刷卡开门,在不更改系统的情况下,CPU标签可替代原来的门禁卡,使用户无需带多张卡;
(5) 消费处理平台:所有的数据处理都通过处理平台来实现,充分保证消费的安全性。
三、系统优势
1. 安全性
CPU卡的核心是卡片操作系统COS(Card Operating System),COS控制CPU卡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管理CPU卡内的存储器,并在内部完成各种命令处理。因此参与通信交换的不是密码,而是加密后的数据。CPU卡主要通过COS实现卡内不同类型应用文件操作,每个应用之间相互独立,并受控于各自的密钥管理系统,做到每一张卡的每个应用都有各自独立的密钥,且每个应用的密钥为128位。所以到目前为止CPU卡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同时由于有硬件协理器及COS管理,数据信息交换过程十分稳定,不存在临界状态丢失数据的现象,可靠性非常高。
CPU标签像一台电脑
2. 便携性
目前众志物联网做的项目,最小标签尺寸是20mm×11mm×0.78mm,方便“移植”在大多产品中。
3. 亲切性
如果标签丢了或是被偷了,如腕带、手机壳、眼镜掉了的情况下,用户只需要上打开手机上的APP,通过APP取消账号与标签的链接,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