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系统集成的利润率达到30%%~40%%。进入本世纪,系统集成行业的整体利润急转直下,系统集成公司工程性项目的利润率下降至15%%,有些建设方肆意拖欠款项,使工程的利润率不足10%。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将触角伸向细分市场、维保市场等新兴领域,寻找新的掘金之路。
在当今的系统集成领域,行业整体利润下滑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业内专家用一组数据说明了企业利润率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系统集成行业的利润相当可观,企业的利润达到30%~40%。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本世纪,系统集成行业的整体利润急转直下,系统集成公司工程性项目的利润率下降至15%,有的建设方肆意拖欠工程款项,使系统集成企业的工程利润率不足10%。系统集成的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境况,智能化系统集成企业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细分市场中找商机
业内很多的系统集成商在承接工程之后,往往根据工程的需求,从智能化产品生产企业那里购买控制器、传感器、智能化软件等产品,再将其安装在建筑中。在这个过程中,系统集成商主要扮演了“安装工”的角色。这种盈利模式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初,凭借管理、安装上的技术优势,让不少系统集成企业赚得钵满盆满。然而,随着智能化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智能化产品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智能化产品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透明。当大部分系统集成企业失去了产品价格优势之后,很容易陷入白热化的同质竞争阶段。
中控科技有限公司杜恒校认为,在同质化的竞争中,系统集成企业可以另辟蹊径,在细分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走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之路,从差异化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智能建筑涵盖写字楼、多功能体育馆、酒店等多种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系统集成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专攻一种类型的建筑,并从设计、施工、维护服务等方面为其量身打造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在这类建筑领域掌握充足的话语权,获得业内人士认可;如果系统集成企业在短期内不能发挥整体的优势,还可以专门针对设计、施工等工程环节中的具体项目,打造某个强势团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业内资深人士梁宗萍表示,现在很多系统集成商将自己的业务面铺得很广,为各种类型的建筑提供智能化工程服务,很难在业内人士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系统集成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专攻某个具体建筑类型的智能化系统,会无形中提高企业的专业水准,获得专业人士的青睐。
从研发能力上增加筹码
“系统集成企业的‘安装工’式的经营方式,科技含量不高、利润较低,不适于智能化企业的长远发展。江森、西门子等世界知名企业,无不例外地拥有自主研发的配套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同方数字城市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珍喜表示。
在徐珍喜看来,高科技技术是企业品牌大厦的坚固基石。强大的品牌必然植根于先进的技术中。比如微软代表了世界软件开发技术的最高水准,英特尔引领了世界芯片技术的发展潮流。现在,不少实力雄厚的系统集成民族企业,在市场规模、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例如同方所属的新加坡科诺威德国际公司与加拿大亿控楼宇科技公司签订协议,前者将收购后者的部分股权。随后,同方推出ezIBS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对建筑内各个系统进行统一控制。事实证明,拥有核心技术之后,同方在参与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时,企业利润获得提升。
其实,行业内不少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做足了文章。太极集团、中控集团等企业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以稳定的产品作为参加市场竞争的“筹码”。业内专家分析,拥有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从长期来看,利润率会有所提升。因此,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系统集成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式。
深挖维保市场
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强大的研发能力是系统集成商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然而,除此之外,系统集成领域还存在哪些新的赢利点?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的业内人士。兰州新希望公司总经理庄爱廷认为,硬件供应、局域网搭建等集成工程环节的利润正在逐年减少,运营服务领域存在很多的商机,这些地方往往被系统集成商忽视。
庄爱廷认为,开发商把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建成之后,将管理交付物业管理公司,由后者担负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但是一座智能大楼中包括10多种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应用、网络、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科技含量高、工作原理复杂,一般的物业管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很难解决,维护管理上出现了很多的“真空”地带。
随着我国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运营、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视,这个新兴市场将出现巨大的商机。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设备后期维护面积在100亿平方米左右。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楼宇科技与数字社区事业部维保服务中心的工程师张东霞认为,从事系统集成工程建设的企业,可以把业务范围延伸至维保服务领域,为企业提供设备升级、设备更新、故障排除等临时性服务,也可以与用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把常用的智能建筑设备产品资料、维修资料进行智能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档案;对各类智能建筑设备设施进行定期养护、检修等服务,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