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四化同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
十八大首次提出“四化同步”的概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性的战略决策,对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从“三化”同步到“四化”同步发展,比以往增加了一个“信息化”,更好地契合了时代特征,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信息化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同其他“三化”之间互相促进。
1月14日,在北京万寿路的机关办公楼,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的专访。
信息产业要把握机会由大变强
十八大报告中,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子部分,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内容,包括了产业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
《财经国家周刊》:
2013年中国的信息产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杨学山:
2013年,中国信息产业困难还比较大,也存在较好的发展机遇。
第一是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占了一半以上,而制造业中出口又占50%以上,全球经济增速疲软,尤其是传统的欧美日市场增长很小,国际市场需求面临着较大压力。
第二是产业在转移,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布局还在变化中。一方面一些企业回归到欧美;另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在往东南亚转移,比如富士康在菲律宾、印尼都部署建厂,一些日资企业也正在继续往东南亚方向转移。
另外,贸易保护和不正当竞争可能加大。2013年以及接下来的若干年,中国在信息产业方面面临的不正当竞争和贸易保护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同时,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基本格局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这些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
机遇方面,一是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二是中国IT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T市场。同时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正不断出现,使整个信息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世界移动互联网市场,基本上都处于美国企业垄断之下,只有中国例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本土企业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占据优势。
这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中国有广阔的市场,足以支撑一个大企业发展,日本、韩国的市场不够,难以支撑一个本土企业和美国的企业抗衡,二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在新应用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应用系统,因为我国人数最多,经济活跃、企业数量庞大,这些决定了信息系统最为复杂、数据最多,这也为培育位居世界前列的企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过去,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长世界规模最大,但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现在面临大市场、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而且是最复杂的应用的重大机遇,产业就有机会逐步实现由大变强。
《财经国家周刊》: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如何?
杨学山: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产业增加值在年度增加值里面的比重,这是最直接的,现在我们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5个百分点。
信息产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制造业,另一部分是服务业,现在中国的信息产业里面制造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小,以销售收入计算,2011年我们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占比约为82%,2012年略低于80%,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重为6:4。
但是软件产业的发展比较快。软件产业2012年增长了27%,2013年的目标是25%,希望未来三年还能保持在增速20%的水平上。信息产业中制造业的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但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却只有很小一部分外包服务出口,主要都是为国内市场,所以对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面对的不仅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其发展水平和能力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和支撑。现在以及未来的企业、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百姓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系统,离开信息系统一刻都不可以,这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拉动作用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财经国家周刊》:
你认为2013年信息产业的投资情况会怎样?
杨学山:
2012年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下降得比较快,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增固定资产增速刚超过10%,其原因一是2011年的投资太大,尤其是光伏产业,前几年投资过剩,导致去年下降得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产业中制造业投资部分外资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外资在2012年的投资下滑较多。
预计在2013年,信息产业的投资保持平稳态势。因为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逐步改变多年来投资比重太大,消费比重太小的局面。
对于信息产业来说,核心问题就是拉动市场需求,总体上适度投资。但投资在一些关键领域要进一步加大,比如说芯片方面,如果要确保未来五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控制在两代之内,必须要有很大的投入,需要几千亿投入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两化融合下一步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自2008年3月工信部成立开始,它的一个关键职责,就是推动两化融合的进展。
《财经国家周刊》:
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信息化,提出四个着力,你能否解读一下这对推进两化融合下一步工作的意义?
杨学山:
信息化是从十六大就开始提出,十八大的变化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2020年的目标里面,明确地把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作为一个发展目标提出来;二是十八大报告中很多部分,都具体提到信息化的任务。
这说明了两件事情,一个是“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理论上明确出来,另一个是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实践体现了出来。
这的确是对推进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部里来说,重大的不同就是过去几年主要是侧重在工业领域的信息化,但是现在我们理解到,信息化必须要调整为全面推进。
所以2013年我们重点要做的两件事情是,一是提出评价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二是要对当前在全社会推进信息化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有深度的调研,提出对策意见。
《财经国家周刊》:
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杨学山:
这几年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难,需要统筹决策来解决。
比如,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当生产和管理流程、采购方式因为信息化而发生改变,就会触及到企业内部的不同利益群体而产生阻力。
我体会最深的一件事情,是几年前在江西一个铜厂的车间里,看到二三十个人没事干待着,这些人都是原来没有自动化时候的各环节操作工,新工艺的全自动改造以后,这些人就没事干了。不过,对于这种企业内部的利益调整,只能由企业管理层解决。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只有一条,鼓励企业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发展战略,用信息化手段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收益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产业领域的信息化,企业是主体。但在电子政务、社会服务、公共管理这些方面的信息化,是需要政府主导的。尤其是电子政务,应该由政府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否则就会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方面出现问题。以海关业务为例,需要和税务、工商、金融、质检等多部门协同,实现起来相当复杂。
总的来说,我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认识、利益和制度,而制度是由认识和利益决定的。
前几天一个中心城市的领导谈及该市一卡通项目时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涉及到各部门的分工,社会保障由民政系统和人保系统管理;城市公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小额支付也由相关专业部门管理,标准不同、系统不同、管理制度也不同。上述条块分割造成的问题已经暴露得很充分,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调研,找出问题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报领导决策。
《财经国家周刊》:
现在这个调研情况怎么样了?怎么解决?
杨学山:
今年肯定出研究报告,几年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先抓两个关键的事情,至于解决,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办到的,需要逐步推动。
第一件事情,要对政府的投入实现集中统一的决策和管理。现在虽然由工信部牵头信息化工作,但实际缺乏必要的行政资源和投入资源管理手段。要从两方面着手推动,一是统筹政府投入,二是由高层领导进行协调。有了这两点就能做下去了。
第二件事情,要有真正的顶层设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整个网络体系和技术体系,都需要真正的顶层设计。
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抓典型和试点。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积极性很高,但缺乏力度,如果把试点任务给他们,并且在高层的协调下,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就会取得进展。
《财经国家周刊》:
2013年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杨学山:
2013年的工作是围绕刚才说的几个:评价指标体系要继续完善。一个指标从研制出来到基本完善要很长时间,而且这个指标体系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各种各样的企业,所以,还要更专门化、具体化。
我们今年还会再推一批典型,涵盖各领域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定要下力量。
另外,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还要继续进行,力争在各省市,工业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地级市,多办这样的活动,来提高更多人的认识。
《财经国家周刊》:
会出一些具体的政策、规划吗?
杨学山:
规划已经有了,去年也有了一亿规模的专项资金,今年会多一点但是不会超过两亿,就全国那么多的事情来说,这是很少的一笔钱,主要用在试点上。
两化融合,走在前面的企业已经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再往前怎么走,要根据企业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现在的钱主要花在这个方面,让领先的企业不断摸索尝试趟出一条路,后面的才好跟着往前走。
改变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2012年,让杨学山心中五味杂陈的一件事是:IBM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帮助克拉玛依,在其已有的数字油田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智能化油田。
“本来克拉玛依的数字油田自己做得十分好,但是到了更广泛深入的高度集成时,本地IT企业支撑高端复杂技术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杨学山说。
《财经国家周刊》:
你研究信息化已经20多年了,你觉得现在的信息化比过去的信息化,差别在哪?
杨学山:
如果说现在和以前的差别,主要的一点是认识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官员到企业家到老百姓,大家认识提升得十分快。
老百姓提升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对企业来说,我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不断地和企业联系,发现他们现在对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企业竞争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明白。
政府官员的认识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提升得十分明显,原因是他们发现无论在是国内还是国外,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现代化进程,信息技术应用都是必要条件,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正向刺激。
这也是我判断信息化一定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原因,因为基础已经有了。
但是,我们的确还面临着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第二是系统集成能力不强,这两个是技术角度看的大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
能举个例子吗?
杨学山:
比如中国大陆的芯片、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还不足,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芯片设计能力这两年增长很快,但是制造能力跟不上。现在国内芯片制造的生产能力达到40纳米,国际上是22纳米,看起来就差两代,但实际加工能力,还难以满足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厂商的要求。
海思、展讯等企业设计的40纳米芯片大部分都到台湾加工,原因在于大陆企业的加工服务还难以做到相同的质量,甚至连相同的性能都达不到,此外还有价格高、服务差、周期长等问题。
操作系统方面,现在的台式机几乎全部使用的微软产品,我们努力在尝试使用Linux,但是就目前来看,桌面操作系统方面,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特定市场外,大规模商用市场上突破的难度很大。
移动智能终端方面,现在面临的压力也还较大,但总体比桌面操作系统要好。2012年自己设计的芯片,加上部分自己制造的芯片,大概有几百万左右。
中国品牌的智能机大概达到千万量级,阿里云的操作系统实际装机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芯片设计已经更多地和手机厂商、操作系统结合起来,未来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后,本地品牌的应用和本地品牌的手机市场占有率还将会明显上升,从这个角度看,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力争在三年内,最多四年的时间达到亿的量级,2016年一定要达到这个水平。
系统集成能力方面,2012年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抓,目前还需要把和市场之间的连接点做好,在各方面把盲目追求最先进的认识扭转过来。这里有我们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认识需要不断转变的问题,这些需要政府在各个层面的协同推进。
《财经国家周刊》:
工信部现在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没有什么目标?
杨学山: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的目标,由于信息技术产业资本投入高、技术难度大、产业市场化的特征,我们必须探索市场机制下举国体制的实现路径,形成安全、技术、产业、应用的互动,国家投入、企业投入和市场回报的互补与互动。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要年年有进展,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既定目标。
我们的技术能力必须不断地提升和突破,芯片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保持在两代之内,必须形成真正的加工能力,工信部近期要专门开会研究,中国庞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不断增长的芯片设计能力和现在最滞后的制造能力三者之间如何通过市场拉动,真正实现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国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
杨学山简介
1984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生毕业。
历任国家信息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日元贷款办主任、总经济师兼计划财务部主任。
2002年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组组长。2003年10月,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2008年3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