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IT服务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也引发了笔者对系统集成项目售后服务工作的思考。
售后服务,是指生产企业、经销商把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之后,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产品介绍、送货、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对系统集成项目而言,售后服务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运维(运行及维护)。
售后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1. 代为消费者安装、调试产品;2. 根据消费者要求,进行有关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指导;3. 保证维修零配件的供应;4. 提供维修服务;5. 对产品实行“三包”,即包修、包换、包退(现在许多人认为产品售后服务就是“三包”,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6. 处理消费者来信来访,解答消费者的咨询,同时用各种方式征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并根据情况及时改进。
从服务体系而言,产品的售后服务,既有生产厂商直接提供的,也有经销商提供的,但更多的是以厂家、商家合作的方式提供的。目前,系统集成项目通常采用这种厂家、商家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的售后服务工作。
系统集成项目售后服务特点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包含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同时,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其本质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其目标是追求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高效率、性能匀称、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其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
鉴于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它的售后服务也有其自身特殊性:设备种类繁多,而且还有硬件、软件,涉及多个生产厂商,所以它不同于平常单台设备的售后服务,不是依靠单个厂商、单个员工即能解决的,它必然需要一个具有高技术水准和管理水平的售后服务团队,这样方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集成项目售后服务通常做法
系统集成项目售后服务工作通常是由原集成商负责的。对一些项目比较大、内容比较多的项目,集成商还会将部分售后服务工作分包给生产厂商,但对采购人而言,这个过程是透明的,即所有售后服务工作,采购人只找原集成商一家。
这种由原集成商负责售后服务工作的优点是:发生故障或相关问题时采购人只需找原集成商一个单位;再有,就是原集成商比较熟悉系统,人员也相对固定和熟悉,与采购人的沟通相对容易一些。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价格居高不下。由于原集成商认为系统是他们开发的,其他供应商很难插手,而且往往是由采购人直接确定(系统集成项目的售后服务招标比较困难也是一个事实,但困难不等于不能做),即竞争不够充分,所以原集成商的报价就不会轻易下降。笔者遇到过一个典型案例:某系统现在每年的售后服务费高达1500万元(也曾经组织过专家与原集成商进行谈判,但由于财政已批复为单一来源方式,他们也就有恃无恐,非常强势)。还有,在谈判时该集成商说:这些费用不是他们一家的,对一些重要设备他们还是要向生产厂商购买服务的。如果真是这样,那采购人为什么不直接找生产厂商购买服务,还要通过集成商转手?二是服务态度逐渐变差。这里也有一个典型案例,某局的一个系统十多年来一直依赖某集成商,但集成商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差,发生故障时经常叫不动,而且报价也很高,该采购人终于忍无可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强烈希望采购中心配合他们进行公开招标。从最终结果看,事实确实如此,原集成商的报价最高,服务措施和优惠条件却不是最好的,采购人终于把原服务商更换了。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人获得了较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采购人对招标结果很满意,对集采机构也是赞赏有加,认为政府采购确实好,为他们解决了多年的烦恼。
系统集成项目售后服务关键要素
根据系统集成项目售后服务的特点,笔者以为以下几点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要素。第一,要有一个售后服务(运维)管理制度,包括严格故障分级和应对措施,以及及时有效处理故障的一整套保障措施;第二,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是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统计数据,在整个系统故障中,由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故障占所有故障的23%;第三,要建立一个平台系统,对故障统一处理、分析、协调,并有完整的应急预案;第四,要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建立一支分工合作、团结高效的售后服务团队;第五,在做售后服务工作时,数据备份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千万不能忽视;第六,加强售后服务监督管理,可以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形成对售后服务的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