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呈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信息消费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计算是整个信息消费产业链的基础一环。北京在云计算方面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记者走进北京最早尝试将电子政务托管在云平台上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揭开北京第一块“政务云”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政务云
“云”最早出现在2006年,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随后,席卷全球的“云”带来了IT技术的大变革。
过去一提“云”,总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认为是在炒概念。也许很多人认为,云计算是高端的技术概念。其实,云计算只是一种让用户能够便捷获取、资源共享、可实时访问的网络计算模式。虽然,在很多人心里,云计算仍然显得有些虚无缥缈,但其实那片“云”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比如,我国现有4亿微信用户。用户随时都会上传大量的图片、语音和文字信息,海量的数据不可能全部存储在一部小小的手机上,而是需要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撑,这种后台服务就是“云”。
政务云是云计算的一个分支,它的实质是为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底层的基础架构平台,把传统的政务应用迁移到平台上,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政府不需要再耗费人力、物力自建一套套小型的系统,而只需把需要处理和存储的数据,迁移到专业部门搭建的大型平台上。有处理和存储数据需求时向平台发出申请即可。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云计算中心副总崔玲向记者打了一个更加生动的比喻:单位自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就好比我们把钱放在自己家里一样。为了保证钱的安全,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可靠的地方来保存它。通过政务云处理和存储数据,就仿佛我们把钱放心地存在银行一样,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去提取即可。
2010年9月8日,北京市发改委、经济信息化委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首次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正式启动祥云工程。政府的重视和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使得北京的云计算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北京市又提出要重点打造包括电子政务云、公共健康云在内的四大云服务平台。政务云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客观需要催生第一块政务云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破土建设,经过20余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而开发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如同其本身发展一样迅猛,对信息处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从第一家企业资生堂入驻亦庄,20余年的时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吸引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占地区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服务器基础设施新购和更新量逐年递增,对机房空间和电力等配套设施带来了极大压力。
另外,随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部门业务信息化不断深入,各种业务系统快速增加使数据信息量大规模增长,尤其外网公共服务系统数据暴增,给开发区政府的IT资源和日常运营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办蒋学涛主任说:“为了能给驻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开发了一个劳动用工和薪酬管理系统。一年时间,系统就覆盖了开发区内近二十万产业工人和上千家企业。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信息,给开发区政府的IT资源和日常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传统IT运维模式资源利用率较低,难以实现、优化和调整,不利于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互,也使其使用效率大打折扣。种种掣肘因素促使开发区要寻求一条效率更高的信息化道路。在风“云”涌起的外部大环境和北京“祥云工程”的影响之下,开发区与园区内的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结为合作伙伴,于2011年7月实施了“开发区政务云平台托管”,北京第一块“政务云”诞生,而开发区也成为北京最早尝试将电子政务托管在云平台上的区县。
通过铺设在开发区信息办和中金数据之间的光纤线路,开发区将海外学人、团工委等部门数据量约占整个开发区管委会1/3的办公平台迁移到中金数据高等级数据中心。中金数据为其提供独立的物理空间,构建起开发区电子政务私有云。
开发区管委会无需再因工作的拓展不断建设机房和购置硬件设备,而是可以便捷地享受到政务云带来的按需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业务高峰时,只需一封邮件,中金云平台就会立刻扩展资源,高峰过后进行资源回收,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月底,中金数据还会提供一份服务分析评估报告,告知资源使用情况,信息办只需根据使用资源的多少付费即可。开发区信息办工作人员用“可以无限扩展的弹性资源池”概括了使用政务云后的切身感受。
能感受到的便捷
2012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周年。为配合庆典活动,开发区管委会计划于2012年7月在网站上推出宣传20年建设风雨历程和成就的网页,以扩大庆典活动的对外宣传效果。
按照传统的运行方式,新系统上线需要配置新的服务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办蒋学涛主任说:“如果照常规去操作,从制订规划、预算到设备采购、选型、系统调试,一系列步骤走下来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这套对外宣传系统只是为了配合20周年庆典宣传,只需要使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经过3个月的忙碌,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却只使用1个月。虽然“性价比”很低,但却是人们在原有技术条件下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而开发区在之前与中金数据合作进行政务云平台托管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此次20周年庆典网站宣传不走寻常路,而是继续发挥政务云的作用。由于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依托中金数据的云平台,新系统只花费了4个小时就成功上线了。而运行一个月下来的全部费用,只是过去费用的20%。
虽然只是“开发区政务云平台托管”运行两年多带来的无数便利中的一个小例子,但足以折射政务云改变我们传统工作方式的强大力量。
“超大规模、高可扩展性、低成本是包括政务云在内的云计算的突出特点。”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黎江说。短期看,发展政务云可以有效解决设备资源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信息系统运维难、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巨大等问题,将资源利用率由传统方式的30%提高到70%~80%之间。长期看,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政务资源共享,同时对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有些政府部门会向公众公布服务电话以解答疑问、帮助快速解决问题。据了解,有些服务电话的接听坐席能达到上千甚至过万。以1000个坐席同时接听了1个小时电话为例,录音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就非常巨大,单是存储这些数据就很费精力,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录音刻在磁盘上,几个月一归档,然后锁进柜子里。如果某位打进电话的市民对服务态度有意见的话,要从中找出相应的录音就需要从1000个小时的录音记录中筛选,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而依托云计算,录音数据的存储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还可以在数据处理时增加情感分析功能,根据语速、音调的变化分析出接听员和市民之间高兴或生气的情感变化。相关领导只需把显示生气的数据调取出来,进行集中分析,就可以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
随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对政务云的推进,政务云能带来的便捷也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清晰。下一步,除了继续加大对政务云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政务云的作用,政府部门还需突破传统预算机制的束缚。对政府部门而言,建设机房、购置硬件设备,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进行审计时也有比较成熟的规定做指导。而搭建政务云平台,说白了就是购买服务。从“成本”到“服务”的转变,对现行的预算制度提出了新课题。
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
随着“棱镜门”风波愈演愈烈,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问题。政务云是否安全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对于政府而言,其安全要求相比企业更加严格。云计算服务商是否能够提供真正安全的数据存储、是否能够保障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成为目前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在中金数据公司,记者提出要到政务云平台控制中心参观一下,立刻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中金数据云计算中心副总崔玲解释说:“别说是您,连我都不能随便进入核心区域。”一了解才知道,为保证云平台的安全,中金数据公司有明文规定,凡是掌握云平台操作技能的,都不能随便进入核心区,平时进入核心区的只是负责环境巡视、客户请求应答等具体问题的工作人员。一旦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必须持有问题处理单、变更申请单等并在能进入核心区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才能进去。之所以采取这么严格的分级分权管理的方式,只是为了尽最大可能保证政务云平台的安全性。
而这只是中金数据保证开发区政务云平台安全的“皮毛”,除此之外,中金数据还做了大量工作。据了解,北京市在保证政务云安全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保密、安全规定,中金数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审计部门还会不定期前来审计。为避免出现类似“棱镜门”的危险,中金数据在搭建政务云平台时,就严格遵守北京市的相关规定,70%以上的软硬件设备都采用国产设备或者进行自主研发,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更是达到100%国产。在云计算中心工作的70多名工作人员,入职时都接受了背景调查并与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甚至,我们通过电脑的搜索引擎,都无法在地图上找到中金数据的位置。这些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保证政务云平台数据的安全运行和存储。
即便如此,开发区也只是将非核心业务迁移到云平台上。对政务云安全性的担心,是人们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也是必须扫除的障碍。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依赖云计算提供商的自觉性,更要依赖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法规,保证服务的安全性。据了解,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政务云安全准入标准有望于今年年底推出。崔玲说,加强对云计算厂商安全性的规范和监督,政务云在保证数据安全方面一定比各个单位自己做更加专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