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闪存阵列快速发展并在云数据中心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很多全闪存阵列解决方案可以提供百万级IOPS性能以及非常高的带宽。值得一提的是闪存的性能有望在未来一年中提高一倍。
全闪存阵列的高性能对SAN架构的影响很大,理应成为首选的8Gb/s FC架构至少将性能提高4倍才能满足全闪存阵列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厂商特别是初创厂商放弃了FC,比如Violin Memory,我们可以看到Violin Memory的存储阵列上有8个10G/s以太网端口,另外还有8个40Gb/s InfiniBand接口等。相信40Gb/s以太网接口在不久之后也会出现在全闪存阵列中。
这里有个问题是:FC是不是要开始走向消亡了?
首先我们需要看下相关的技术发展。物理接口通常会共享很多元素,比如包括光纤在内的线缆连接器、驱动电路以及信号整形等等。很多时候传输数据包的底层OSI协议的规范都是相同的,但是具体到OSI模型的上面几层,不同的协议标准以及实现会相差非常大,这点在FC架构中体现非常明显,FC本身虽然是高效的存储网络,但是协议等方面都非常复杂,整体成本也相对其他模型成本更高。
另一方面当下硬件同质化现象非常大,所以协议的传输效率影响着整个解决方案的性能,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也代表着整个解决方案的带宽和IOPS性能的整体提高。
以块为单位的FC架构是早先主流的存储架构,但是现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的数据共享和迁移更流行的是对象存储和文件存储。对象存储和文件存储通常会更有效率,他们将文件系统放在存储阵列之中,而不是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之后再考虑同步问题。FC并不支持文件存储。
全闪存阵列以其性能优势迅速发展时,FC相对于以太网和InfiniBand有些劣势,因为最新的FC标准是16Gb/s,而且发展时间并不长。以太网和InfiniBand也在发展,速度比FC快,值得注意的是两者都支持对象存储和文件存储(而且有诸多案例)。已经处于劣势的FC尝试通过FCoE等技术整合以太网技术,但是现在看来这部分市场也是很小的。
综上所述,不久的未来,存储将是40或者100Gb/s以太网和InfiniBand的天下,对象存储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我猜想他们将很大程度上借助PCIe以及NVMe标准(因为这种标准本身有较低的开销和较高的存储效率)。当然,这些现在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云世界需要的是更快的数据存取速度,但是FC明显跟不上云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