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集成  系统集成  弱电  软件  kvm  服务器  思科  拼接  视频会议  SFP 

国产软件生存现状:从“冰桶挑战”谈起

   日期:2014-08-26     来源:比特网    作者:刘学    浏览:285    评论:0    
核心提示:盛夏的一桶水在凝聚了无数正能量后冰力全开,浇湿各界名流们的脑门以及粉丝们的眼球。而反观国产软件行业的发展,“棱镜门”这桶冰水无情地浇醒了国内软硬件厂商,也许十年后再回忆现在,我们应该对斯诺登表示感谢。

盛夏的一桶水在凝聚了无数正能量后冰力全开,浇湿各界名流们的脑门以及粉丝们的眼球。

而反观国产软件行业的发展,“棱镜门”这桶冰水无情地浇醒了国内软硬件厂商,也许十年后再回忆现在,我们应该对斯诺登表示感谢。

自棱镜门事件发生以来,国内舆论也像“冰桶现象”那样,掀起了“去IOE”、“去SOA”的浪潮。另一方面,政策的推手也动作频频,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国产化的呼声逐渐高涨。国内大型企业负责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更加重视,在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等领域,中国正在加快国产化进程。

  洋品牌患上“渐冻症”

冰桶挑战缘于“渐冻人”对生命的绝望,而渐冻人的绝望是这样的: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患上这种病的人,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也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失去知觉。这也与国外软件巨头在国内的境地刚好相似。

在许多人心目中,洋品牌就意味着“高大上”,然而前几日使用过期原料的福喜却让外来牌子大大出了一把“洋相”。同样,信息产业界的洋品牌也频出事故,往远了说有棱镜门,往近了看有国外安全厂商因高危漏洞遭公安部禁用。如此来看,“洋品牌”已经走下神坛,国产品牌其实更加可靠。

很多行业的国产信息化产品已具有替代国外产品的能力,但是只依靠政策推动并不理想,国产化必须遵循以市场主导的规律。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进而对国产化的最终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数据显示,高达90%的CIO认为,目前大型企业信息化新挑战主要可归结为三类: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应用需求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企业社交、3D打印等新一轮的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3%的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认为满足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应用需求,是大型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挑战。

而应用软件方面,尤其是管理软件领域,国内产品也已经基本可全面替代同类的国外软件。根据海比研究发布的国产化报告显示,近10年来,随着国内高端产品的不断完善,在技术架构上比国外产品有后发优势,从功能上亦基本可以完全满足各类型用户的需求,在国内大型或超大型集团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已经在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中成熟,可以替代国外管理软件。

对于冰桶挑战,人们更多的是在意一桶桶冰水淋下来所能催动的公益效应,效果已经显而易见;而对于国产传统软件厂商而言,业界更关心的是一系列互联网、智能化的举措和产品结构的优化,最终能否换来国产软件的优势延续。这应该是国产软件从“冰桶挑战”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点名挑战”后的“结伴效应”

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软件业务收入16929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与前几个月基本持平。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继续领先全行业发展,实现收入3085亿元,同比增长27.5%。软件业实现出口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财务软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ERP的国产化率也超过80%,相对很多基础软件来说,应用类软件具有较高的国产化率,包括办公系统在内、众多行业与领域的应用系统,国产软件替代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

也正是对发展趋势的看好,在新一轮国家扶持政策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在下半年重点关注软硬件国产化投资机会。

应该说,国产软件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市场弱势地位,虽然现在有点“起色”,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外企也会抱团发展,国外的一些产业上下游之间会适当结盟。为了与强势的国外软件厂商相抗衡、提升竞争力,国产软件厂商更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各种企业联盟,进行技术研发,实现关键领域重要技术的自主可控,并共同培育市场,突破国产软件发展的市场瓶颈。

面对强大的国外品牌,本土企业在今年上半年迅速凝聚力量。在首届国产软件产业链合作峰会上,用友软件、浪潮等为代表的50家重点国产软件厂商悉数参加。在最新发布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路径》白皮书中也首次提出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三大新思路和原则,即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以及四条国产化路径,即直接采用、对等替换、系统性替换、平台替换。

国产化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弯道超车,但是,企业不能单纯的为了信息安全、为了替换而国产化,要结合企业业务发展、业务需求、信息系统规划,归根结底要实现系统替换,系统、厂商、政府要共同抱团发展。

国产操作系统即将“迎战”

整体来看,我国基础软件中,操作系统相对薄弱,虽然替代空间巨大,但难度也同样巨大。由于开发操作系统门槛很高以及研发耗资巨大,一直以来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国内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市场份额在90%左右,国产操作系统地位微不足道。同时,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老操作系统上积累了大量软件和数据,迁移到新系统很可能导致软件失效、数据丢失,这种替换成本高到即使是该系统的原有生产商都很难说服用户切换新操作系统。

但是随着今年5月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重要通知》,要求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一时间,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软件国产化替代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透露,今年10月有望推出支持应用商店的国产桌面操作系统新版本。这也说明国产操作系统的突破,将首先从桌面操作系统开始。

操作系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重要,营造能与谷歌、苹果、微软相抗衡的生态环境,这是成功的关键。目前,中国做移动操作系统的企业可以举出十多家,但都不能说是自主知识产权,都是在Android上定制化,而且大同小异。因此,要把操作系统做出来,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不是照搬以前模式,而是要把过去积累的资源整合起来,国家主导做统一的操作系统。

可以说,“一桶冰水”彻底浇醒了国内软件厂商,目前来看,众多大型企业通过实施信息系统国产化,已经比较好地解决困扰他们的技术、成本、安全三大信息化挑战,享受到国产软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国产化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过程,也是国产产品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也必然使国产化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国产提供商和企业客户的双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08917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