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集成  系统集成  弱电  软件  kvm  服务器  思科  视频会议  拼接  SFP 

12306不再宕机,马云帮了大忙?

   日期:2015-01-19     来源:创世纪    作者:罗超    浏览:203    评论:0    
核心提示:12306已经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75%的余票查询业务已迁移到阿里云。笔者认为这应该是12306宕机得到解决的原因之一。

 

从2012年开始,每到春运火车票订票网站12306便迎来一次大考。频繁地宕机,尤其是在抢票关键时刻拒绝服务,让民众对12306失去了耐心,再加上特殊的研发背景以及承载了人们买不到火车票的愤怒出口,12306长时间处于“被吐槽”的状态。今年宕机问题似乎被解决了。检索搜索引擎发现最近一次故障在2014年11月底,且并非无法访问,而是3个小时的功能异常。知乎一名自称是阿里工程师的用户则透露,12306已经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75%的余票查询业务已迁移到阿里云。笔者认为这应该是12306宕机得到解决的原因之一。

12306:历经坎坷终于成熟了?

12306自2012推出便饱受诟病,从频繁宕机到用户体验到流程设计,每个订票者都可以对它提出一大堆意见,在春运、国庆这类客票紧张的时刻,抢不到票的人们甚至也归罪于12306网站。这一耗资数亿的电商网站,看上去一直处于高冷状态,对于外界评论不闻不问,似乎已经破罐子破摔。

从技术角度来看,它有些冤屈。“春运”这一全民迁徙运动让12306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压力测试”的目标,想要买票的数十亿计乘客、想要借机牟利的黄牛,通过网站、App和抢票插件,一拥而上奔向12306.cn,能够证明这个压力测试规模的是一组数据:2012年上线不久12306.cn日PV峰值高达10亿,与中国流量最大网站百度齐平, Alexa排名快速跃居全球110名。中国人用蚂蚁雄兵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看上去略显讽刺。

尽管阿里双十一期间的访问量级远远大过这个数据,但12306在经验丰富的淘宝面前却只能算刚出生的婴儿,并且火车票与普通电商产品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比如区间票之间的关联性要求。这些因素让12306不堪重负,在外人看来则是不思进取,尽管12306一直在努力。

一则报道现实早在2012年5月12306便曾邀请一组阿里精干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组赴京,一起“奋战30多个日日夜夜”,此后还曾派出技术人员赴阿里交流学习。2013年底,12306手机App推出也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同期12306网站支持了支付宝支付。这些举措让整个订票过程方便了不少。或许因为这些是其份内职责,因此并未获得外界关注和用户好评。这一次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同样是其积极思变,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的表现。

处理大并发业务:阿里巴巴经验最丰富

不少科技公司甚至个别程序员都认为自己可以解决12306所存在的宕机问题,放出豪言可以帮助12306,但恐怕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国内有能力应对这类业务的公司并不多:首先它是超大并发业务;其次是属于电商类业务;还有它是属于某些时段特别忙某些时段特别闲的峰谷特征明显的业务。打造双十一购物节的阿里相对更加适合。

曾经,阿里技术团队在双十一期间也会受到业务部门的指责,就像大家现在职责12306一样,客观来看双十一推动了阿里技术的成熟。经过4次双十一之后,阿里在应对集中时刻大并发的业务上已经经验丰富,飞天5000集群、跨机房调度技术,阿里云技术已经全球领先,而这些技术和能力正在被积极推进开放。

不过,能够搞定双十一并不意味着能够解决12306.cn的高并发访问需求。因为火车票有着完全不同的商品属性,比如一个用户订票就需要重新计算调整余票库存,再比如订不到票的用户会一直刷刷刷,这些都会给网站带来压力。12306并非从零开始,它的历史可以追踪到80、90年代的网点售票系统,与各地路局系统联通,甚至涉及到核心调度业务,庞大而复杂,现在要互联网化是基于已有系统扩展而不是新建,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此,阿里云与12306的合作只是小试牛刀:将12306余票查询的75%部署到阿里云。业务特征决定了12306的查询业务占据了90%的流量,其压力正是来自于用户一次次刷票,长达30分钟的支付环节压力反而没那么大;并且余票查询业务与其他业务耦合性最小,最适合迁移到外部云平台。这是云计算最基本的思路之一:核心业务可以自己部署,“粗大笨傻”这类对计算资源需求大但不太核心容易解耦的业务放到第三方平台。

迁移到阿里云之后12306不再需要配合春运大量扩容基础设施,而是租赁阿里云;高峰期之后不再租赁回收成本。对于阿里云而言,可以不断扩容计算资源,不同时间分配给不同客户,比如双十一扩容的服务器春运就派上了用场,这让整个计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政府服务牵手互联网:不只是订票

在12306之前,阿里云已经拥有数十万家客户,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种客户类型。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政府机构和大型民营企业开始进驻阿里云。较为知名的政府机构便包括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气象局、浙江水利局、贵州省政府。以浙江水利局为例,台风系统有着特殊时段访问量高、平时访问量一般的特征,采取云计算的弹性租赁方式可以大幅节省成本。

与中小企业、民营大企业与阿里云合作主要为了节省成本不同,政府机构与云计算平台的合作还有另外一个价值:大数据。这是阿里云做云计算第二个层次的目标。

第一个层次是把电商核心业务扩容的计算能力开放出来,为别人提供计算来分摊成本;第二个层次则是在提供计算的时候拿到数据,在与客户达成协议的前提之下一起挖掘数据价值。

阿里云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内容便包括对海量数据的产品化,开放给外界。国家食药监局项目、浙江政务超市、贵州省云上贵州等项目均有着在云计算至上进行数据开放和挖掘的思路。阿里云强在技术可为政府机构提供基础设施和挖掘能力,政府机构倘若有通过数据促进开放、高效和透明的想法,与阿里云合作是更加现实的做法。政务云计算平台和政务大数据平台计划倘若成功,阿里云会成为下一个公共基础设施,这也是阿里巴巴的野心之一。

 
标签: 12306 阿里云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08917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