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拥抱新ICT时代
进入21世纪,ICT技术已经充分融合IT与CT,从支撑企业运营的支撑系统走向前台,日益成为驱动企业业务发展的生产系统。从业务机会分析到创新开发平台,ICT技术已经不再躲在业务背后辅助其发展,而是在前台积极带动业务前进。华为以云计算为核心新技术,提供包括精简IT敏捷商道、敏捷网络、敏捷协同等一站式创新ICT产品与解决方案,使客户实现敏捷与协同创新,联合ISV竭力打造基于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BDII,如为客户量身定制平安城市、金融、能源、交通、教育、制造、ISP等行业解决方案,驱动行业整体的ICT变革。
-
业务驱动ICT系统建设
从传统意义上讲,金融行业就是一个信息化应用的急先锋。服务海量用户自然导致海量数据产生,这就带来了办公自动化、存储、安全、业务处理等一系列信息化投入,然后分支行业务和数据的集中处理,以及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流通,又附带衍生了网络、分布式架构,以及系统集成的需要。
金融行业在上面的信息化投入,带来的便利就是以前的业务由纸件处理——通过存折和支票办理业务,变化到后来我们可以使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服务,不经过人工,实时完成交易,甚至更有银行开发出应用,客户对着支票拍照就能完成存款。
而金融行业只不过是众多产业的一个代表,在这个数字化世界里,每个行业都在借助新一代ICT进行变革升级。
对一个组织而言,ICT系统的发展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借助ICT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商业流程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第二个阶段是集成化,通过资源整合和商业流程改进,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服务能力;第三个阶段就是智能化,引入更多的通信技术(CT)能力,把ICT融入到企业核心生产流程中去,指导决策和生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创新业务,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引擎和核心竞争力。
新的业务对底层的ICT基础架构提出了新的能力需求,驱动了新一代ICT的发展;而ICT,也已经由过去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以强大的存储、计算和通信能力贯穿到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业务创新、交易模式各个领域中,在创新、变革、颠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这个新 ICT时代,“数据”成为继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生产要素,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浪潮。
-
新技术促进敏捷创新
仍以金融行业为例,据分析,自2015年以来,金融信息化出现了征信、自主可控、MPOS、二维码、互联网银行和直销银行等新趋势。
其中,征信指芝麻信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银行等机构分别倾向于使用电商、社交、线上生活、线下生活数据试图完成征信;而互联网银行会促进云平台及银行中后台的IT采购;直销银行则会刺激人脸识别及银行中前台的投资。
可以说,在行业层面,边界正不断被打破。借助不断自我完善的ICT技术和能力,新兴的数字化颠覆者们正在快速进入每一个行业,加速每一个可能的流程,以极低的成本获取目标用户,实现对旧有产业格局的颠覆。
这就意味着在当前这个基于信息、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代,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资源、分析用户特征和需求、即时响应市场变化,不能保持一种兼具领先性的创新速度与产品差异化品质的创新策略的话,即如果企业不能做到敏捷创新,都将输掉未来的竞争。
而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 ICT技术,正在赋予企业这种敏捷创新的能力。
现在,信息系统的云化已经成为企业ICT建设的大趋势。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传统行业也在积极拥抱云计算,以行业云的模式提供云服务,云计算正在成为企业面对多样化客户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云架构的新 ICT系统,能够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和服务场景,快速做出调整,最大可能发挥信息系统资源和能力的价值;也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全景信息,做出高效决策,创造充满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敏捷商业。
从目前来看,工业4.0、智慧城市、(全渠道)银行、电力等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和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都已经说明ICT正在带动传统产业进行新一轮的进化。
-
开放、创新的新生态圈
在新 ICT时代,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通吃整个市场,在业务驱动、敏捷创新的形势下,打造一个开放、灵活的新生态圈才是大势所趋。那什么是新生态圈?
刚才说了金融行业的信息化趋势,可以看出,征信、MPOS、二维码、云平台、人脸识别等等都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持,整个金融行业的需求都在发展、变化,很难相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提供强大底层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在中间层及应用层同时涵盖所有服务领域,既能开发业务系统软件,又擅于终端应用和服务的创新。
所以,一个开放、灵活的新生态系统,首先要能创造新的价值。传统通路型的渠道合作模式下,虽然都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但合作伙伴更多是基于核心厂商所提供的基础能力,进行价值的延伸和扩展,是一种单向的价值传递过程;而在新生态中,基于业务驱动,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客户对ICT能力也有了更多要求,与客户距离更近的合作伙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创造出更多创新、多样性的解决方案,反馈到核心厂商处,大家共同打造新的价值向客户交付。
其次,要具有灵活动态的特征。所谓灵活动态,是指在新生态下,向用户交付的解决方案更为灵活,不再只是基于现成产品的“转包”过程;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内容也更为灵活,从简单的代理、集成,到彼此配合进行创新的模式会越来越多;合作对象也更为灵活,从一家厂商的Private API,到合作伙伴的Partner API,再到Public API的实现,意味着可以有更多合作对象加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向最终用户交付更“动态”、更具有活力的解决方案和价值。
最后,还要支持多领域的开放、简单和高效。从企业角度说,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有限度,当面对一些垂直、细分行业时,更加特定化、场景化的需求往往需要专业合作伙伴的参与,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价值。